在3760米雪域高原閃耀的電建藍 |
|||||
|
|||||
近日,上海市經信工作黨委在系統內命名一批上海市經濟信息化系統產業先鋒示范崗。建筑公司變電分公司黨支部經過立項申報、互學互評、集中評審等環節,建筑公司“雪域高原特高壓黨員先鋒崗”獲評“上海市經濟信息化系統產業先鋒示范崗”。 巍峨高原雪山,見證信仰的高度;澎湃的雅魯藏布江,激蕩著電建人的奮進之歌。有這樣一位電建人,駐扎在海拔3760米的雪域高原上,只為建設一座屹立在雪山之巔的“大國重器”,他就是——鄭田野。 勇闖山峰無人區,把天塹化為通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前往卡麥的頭一晚上,鄭田野在記事本上寫上這樣一句話。西藏卡麥換流站是金上-湖北工程的起始站,站址海拔高達3760米,它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壓換流站。該工程也是國內第一個進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壓直流工程。卡麥項目站址在高寒地區,天氣變化無常,冬期漫長,有效施工周期短,項目四通一平工程中場平面積約23.5公頃,場平實際施工時間不足6個月。 從山腳下到山頂上的項目部,短短15.5公里的距離,落差接近1200米,共計31個盤山大拐彎道,進站道路狹窄、坡度大、轉彎半徑小,落石、道路塌陷等問題頻發。鄭田野團結帶領項目團隊精心策劃實施機械進場方案,對重型機械采取重點監護,讓各大機械設備有序爬行上山,跨過金沙江,歷時5-8個晝夜,挖機、夯機、旋挖等設備安全抵達作業位置,為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同時他身先士卒,帶頭把現場臨時帳篷作為辦公室和住宿點,在預定時間內組織協調完成混凝土攪拌站的建設與調試投產,確保攪拌站按期建成并具備運行條件。 黨旗紅與雪域白,見證信仰的高度 在日常工作中,鄭田野注重通過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激勵項目全體職工一起全力攻克前進路上的“婁山關”和“臘子口”,向極限發起挑戰,攻堅技術難題,把一個又一個“不可能”變為“可能”,努力創造雪域高原特高壓電網建設史上新的奇跡、新的壯舉。 為解決高海拔無人區低壓氧氣和缺電缺水等問題,鄭田野積極聯系當地醫院在現場設置醫療點,現場24小時采用彌散式供氧系統作為應急保障,在正式通電前采用柴油發電機進行現場供電,通過現場踏勘選擇最優給排水路徑,解決了在雪域高原施工缺氧和缺電缺水等困難。由于藏區民風民俗獨特,民事協調難度大,不確定因素多,阻工現象時有發生。鄭田野積極發揮黨員先鋒作用,以缺氧不缺精神的狀態,深入群眾中間做疏導工作、做到了哪里有困難,哪里有卡脖子的事情,哪里就有他孜孜不倦、先鋒榜樣的身影。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2024年,卡麥換流站迎來施工高峰期,主控樓、防火墻、閥廳鋼結構吊裝等重大施工作業陸續開展,現場施工機械多、作業面廣、道路通行條件差,鄭田野結合工程特點、施工資源,動態優化進度安排,細化進度管控單元,確保了主控樓封頂、防火墻澆筑、鋼結構吊裝等重大里程碑節點的順利完成,并收到了業主的感謝信。他參與的“高海拔復雜地質的特高壓換流站高陡邊坡建造及生態修復技術創新”在“聚勢向新 質領未來”2024年上海市產業青年創新大賽中獲得優秀獎,《提高高海拔高邊坡PMS綠化一次成活率》被評為2024年度電力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三等成果。 在推進工程建設的同時,他積極響應當地政府號召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籌集圖書、鋼筆、文具盒、籃球、足球,羽毛球等物品,參加對項目所在地西藏昌都市芒康縣朱巴龍鄉第一小學的愛心助學活動,為助推西藏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